中国漆艺发展史概论(下)
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考究、技法也很多样,曹操在《上杂物疏》中列举过许多漆器,如纯银参镂带漆画书案、纯银参带台砚、漆画韦枕、银镂漆匣等不下20件。所谓银参镂带应当就是镶银釦和嵌银箔花纹漆器,而韦枕则是皮胎漆器。
两晋南北朝时期夹纻胎的兴起,缘于佛教的盛行,大造佛像,供人膜拜,逢节日还要抬着它出行,于是髹漆工艺又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。体型巨大而分量很轻的夹纻像就是从夹纻胎器发展而来的。不过要做出体形、面容及衣折等,技术要求很高,最后还须在胎骨之上精心堆塑,才能使眉目清晰、仪容美好。新的要求促使堆漆技法进一步提高。晋代名艺术家戴逵、戴颙父子就是以善造夹纻佛像载名史册的。艺术家与漆工的结合推动了漆工艺的发展。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漆器的地涂漆有了新的突破,已不仅只有黑漆、朱漆,如禹作食器朱染其内,或战国和汉代的漆器以黑漆作地,而是用一种较为深沉的绿色漆,把它作为漆器的底色,给一统天下的只用黑、红漆作底漆的漆器,注入了生机,丰富了漆器的色彩。据传,当时这种绿沉漆使用面很广,小到毛笔杆,大到建筑物,都用它来涂饰。据《笔径》记载,晋王羲之,就十分喜爱朋友赠送的镂管和绿沉漆竹管毛笔,用了多年,他认为笔杆不一定要用金银珠宝雕琢才算贵重。另外,在两晋南北朝时期,金银镶嵌和斑漆的装饰手法亦有近一步 的发展。
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、经济繁荣、文化进步的时期,唐朝的进步文明可列为当时的世界高峰。唐代进步文明的最大特点是“兼收并蓄”,工艺美术的发展也不例外,漆器和陶瓷、金属器、玉器、丝绸、染织、金属铸造等都得到了极大发展。唐代漆器最突出的成就便是工艺技术上的进步。唐代时期最华丽而又盛行的一种漆器装饰手法叫金银“平脱”,它是一种髹漆工艺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独特装饰手法,在日本被称为“平纹”。此法上承汉代嵌金银箔花纹的技法,所谓金银“平脱”,即使嵌于漆胎上的金银片经过全面髹涂,打磨后显露金银花纹,使嵌于漆胎上的金银片和漆膜层完全平整一致,再推光处理,成为品质精美、华丽内敛的平脱漆器。
另外,唐代还发明了雕漆工艺,又称剔红或雕红漆。唐以前的漆器装饰法,一般是在完成了的漆器面上进行描绘,或加以其他种种装饰的。雕红漆做法则完全不同,即把漆器素胎略作加工后,即髹涂朱红漆数十道,器物大者髹漆就需要更多层次,甚至达到一二百道的。除髹涂朱红漆外还可以髹涂其他漆色,髹黄色漆叫剔黄,髹黑色漆叫剔黑,髹绿色漆叫剔绿,髹几种不同漆色层次的叫剔彩。髹涂达到所需要的厚度,便可雕刻各种花纹,有如单色浮雕的效果。其底子亦由不同的颜色雕刻显出。这是把后层的漆色通过雕刻显现的一种装饰法,同一般漆器的效果完全两样,非常精美,是高级的漆器工艺品。
由于佛教的盛行,唐代的夹纻造像在两晋南北朝的基础上,有了更大的发展,制作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。
朴实无华、精美无比
——宋元明清时期的漆艺
宋代不仅延续了唐代的漆器制作艺术,而且官府还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,制造御用漆器和大力普及发展民间漆器制作工艺。据记载,宋代漆器制造已逐渐专门化,漆器制造的数量、规模及工艺均有很大提高,漆器已作为商品进入市场。南宋在临安建立政权以后,手工业生产随着大量技术工人的南迁,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,经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前一时期。南宋时期对漆器制作工艺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,使漆器工艺制作更加精致。这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出土实物等多方面,都可以得到印证。宋代漆器最有特点的是朴质无华的色漆,又称无纹漆器,或素髹漆器。宋代一色漆器多为日用器物,在宋代,漆器的审美如同其他手工艺一样,追求朴质无华,大度简约。宋代的漆器虽无华丽的纹饰,但制作工艺十分考究,